GPS定位系統促進物流行業的發展 |
時間:2020-1-7【打印此頁】 【返回】 |
物流在我國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八十年代末期,作為第三利潤源泉,物流在“以銷定產”的計劃體制年代,曾經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;隨著社會的進步,我國市場機制的逐漸轉變,物流的概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,由“物質資料的運動”改變為“利用信息技術為消費者提供低成本的服務”。物流的定義在發生著變化,同樣,物流企業的服務也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,物流企業正在緊隨著網絡經濟的飛速發展,從單純的倉儲、運輸向規模化、網絡化現代物流的方向闊步前進。 但長期以來,由于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,我國物流企業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格局,專業化流通的集約化經營優勢難以發揮,規模經營、規模效率難以實現,設施利用率低,布局不合理,重復建設,資金嚴重浪費。由于利益沖突及信息不通暢等原因,造成余缺物資不能及時調劑,大量物資滯留在流通領域,造成資金沉淀,發生大量庫存費用。即使發展到現在,我國物流作業企業從網絡、功能、管理、服務、業績等方面綜合評估,真正實力超群的,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卻寥寥無幾。“小”(成功配貨率小)、“少”(市場份額少、服務功能少、高素質人才少)、“弱”(競爭力、融資能力弱)、“散”(貨源不穩定且結構單一,缺乏網絡或網絡分散,經營秩序不規范,無法了解到車輛的確切位置)是對我國目前絕大多數物流作業企業的最好寫照。
面對強大的內外部競爭壓力,物流企業的出路在何方?現在有沒有一個很好的“解決方案”?但有一點可以肯定,物流業必將沿著綜合化、規模化、網絡化、現代化的方向發生巨大的變革。物流管理最終目標是降低成本,提高服務水平,這需要物流企業能夠及時、準確、全面的掌握運輸車輛信息,對運輸車輛實現實時監控調度。物流行業的需求特點是業務覆蓋地域廣;車輛眾多,信息量大;區域與線路監控要求突出;與貨運單據配合緊密;對貨物安全保障要求高;對系統響應要求靈活,及時需要位置服務信息的用戶多;數據共享程度要求高,需要完善車輛統一信息管理。 GPS定位系統在物流行業中的應用 1、 物流配送。GPS定位器對車輛的狀態信息以及客戶的位置信息快速、準確地反映給物流系統。 2、 動態調度。運輸企業可進行車輛待命計劃管理。 3、 貨物跟蹤。通過GPS定位器和電子地圖系統,可以實時了解車輛位置和貨物狀況,真正實現在線監控。 4、 車輛優選。查出在鎖定范圍內可供調用的車輛,根據系統預先設定的條件判斷車輛中哪些是可調用的。 5、 路線優選。地理分析功能可以快速地為駕駛人員選擇合理的物流路線,以及這條路線的一些信息。 6、 報警援救。當發生故障和一些意外的情況時,GPS系統可以及時地反映發生事故的地點,調度中心會盡可能地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挽回和降低損失。 物聯網技術貫穿在物流業的各個環節,使得物流產業的供應鏈的各個環節緊密相連,形成無縫對接,進而構成物流服務鏈。基于物聯網的信息協同技術,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物流行業的運營模式。 |